• 您現在的位置:首頁 ? 抄板/改板 ? PCB設計

    PCB設計

    PCB布線規則和技巧圖解

    發布時間:2016-05-31 19:10:31

    PCB布線應遵循的基本規則

    一、控制走線方向

    輸入和輸出端的導線應盡量避免相鄰平行。在 PCB 布線時,相鄰層的走線方向成正交結構,避免將不同的信號線在相鄰層走成同一方向,以減少不必要的層間竄擾。當 PCB 布線受到結構限制(如某些背板)難以避免出現平行布線時,特別是在信號速率較高時,應考慮用地平面隔離各布線層,用地線隔離各信號線。相鄰層的走線方向示意圖如下圖。

    相鄰層布線方式

    二、檢查走線的開環和閉環

    在PCB布線時,為了避免布線產生的“天線效應”,減少不必要的干擾輻射和接收,一般不允許出現一端浮空的布線形式,否則可能帶來不可預知的結果。 

    避免天線效應

    要防止信號線在不同層間形成自環。在多層板設計中容易發生此類問題,而自環將引起輻射干擾。

    三、控制走線的長度

    1. 使走線長度盡可能的短

    在 PCB 布線時,應該使走線長度盡可能的短,以減少由走線長度帶來的干擾問題

    縮短布線長度

    2. 調整走線長度

    數字電路系統對時序有嚴格的要求,為了滿足信號時序的要求,對PCB上的信號走線長度進行調整已經成為PCB設計工作的一部分。

    走線長度的調整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的要求。

    • a. 要求走線長度保持一致,保證信號同步到達若干個接收器。有時在PCB上的一組信號線之間存在著相關性,如總線,就需要對其長度進行校正,因為需要信號在接收端同步。調整方法就是找出其中最長的那根走線,然后將其他走線調整到等長。
    • b. 控制兩個器件之間的走線延遲為某一個特定值,如控制器件A、B之間的導線延遲為1ns,而這樣的要求往往由電路設計者提出,但由PCB工程師去實現。需要注意的是,在PCB上的信號傳播速度是與PCB的材料、走線的結構、走線的寬度、過孔等因素相關的。通過信號傳播速度,可以計算出所要求的走線延遲對應的走線長度。

    走線長度的調整常采用的是蛇形線的方式。

    四、控制走線分支的長度

    在PCB布線時,盡量控制走線分支的長度,使分支的長度盡量短,另外一般要求走線延時tdelay≤trise/20,其中trise是數字信號的上升時間。走線分支長度控制示意圖

    控制分支長度

    五、拐角設計

    在PCB布線時,走線拐彎是不可避免的,當走線出現直角拐角時,在拐角處會產生額外的寄生電容和寄生電感?走線拐彎的拐角應避免設計成銳角和直角形式,以免產生不必要的輻射,同時銳角和直角形式的工藝性能也不好?要求所有線與線的夾角應大于等于135°?在走線確實需要直角拐角的情況下,可以采取兩種改進方法:一種是將90°拐角變成兩個45°拐角;另一種是采用圓角?圓角方式是最好的,45°拐角可以用到10GHz頻率上?對于45°拐角走線,拐角長度最好滿足L≥3W?

    拐角布線方式


    六、差分對走線

    為了避免不理想返回路徑的影響,可以采用差分對走線。為了獲得較好的信號完整性,可以選用差分對走線來實現高速信號傳輸。前面介紹的LVDS電平的傳輸采用的就是差分傳輸線的方式。

    1. 差分信號傳輸優點:

    • a. 輸出驅動總的di/dt會大幅降低,從而減小了軌道塌陷和潛在的電磁干擾。
    • b. 與單端放大器相比,接收器中的差分放大器有更高的增益。
    • c. 差分信號在一對緊耦合差分對中傳輸時,在返回路徑中對付串擾和突變的魯棒性更好。
    • d. 因為每個信號都有自己的返回路徑,所以差分信號通過接插件或封裝時,不易受到開關噪聲的干擾。

    2. 差分信號的缺點:

    • a. 如果不對差分信號進行恰當的平衡或濾波,或者存在任何共模信號,就可能會產生EMI問題。
    • b. 與單端信號相比,傳輸差分信號需要雙倍的信號線。

    PCB上的差分對走線如下圖

    差分布線

    3. 設計差分對走線時,要遵循以下原則。

    • a. 保持差分對的兩信號走線之間的距離S在整個走線上為常數。
    • b. 確保D>2S,以最小化兩個差分對信號之間的串擾。
    • c. 使差分對的兩信號走線之間的距離S滿足S=3H,以便使元件的反射阻抗最小化。
    • d. 將兩差分信號線的長度保持相等,以消除信號的相位差。
    • e. 避免在差分對上使用多個過孔,因為過孔會產生阻抗不匹配和電感。

    七、控制PCB導線的阻抗和走線終端匹配

    在高速數字電路PCB和射頻電路PCB中,對PCB導線的阻抗是有要求的,需要控制PCB導線的阻抗。在PCB布線時,同一網絡的線寬應保持一致。由于線寬的變化會造成線路特性阻抗的不均勻,對高速數字電路傳輸的信號會產生反射,故在設計中應該盡量避免出現這種情況。在某些條件下,如接插件引出線、BGA封裝的引出線等類似的結構時,如果無法避免線寬的變化,應該盡量控制和減少中間不一致部分的有效長度。

    在高速數字電路中,當PCB布線的延遲時間大于信號上升時間(或下降時間)的1/4時,該布線即可以看成傳輸線。為了保證信號的輸入和輸出阻抗與傳輸線的阻抗正確匹配,可以采用多種形式的終端匹配方法,所選擇的匹配方法與網絡的連接方式和布線的拓撲結構有關。

    八、設計接地保護走線

    在模擬電路的PCB設計中,保護走線被廣泛地使用,例如,在一個沒有完整的地平面的兩層板中,如果在一個敏感的音頻輸入電路的走線兩邊并行走一對接地的走線,串擾可以減少一個數量級。

    在數字電路中,可以采用一個完整的接地平面取代接地保護走線,接地保護走線在很多地方比完整的接地平面更有優勢。

    接地保護走線實例

    根據經驗,在兩條微帶線之間插入兩端接地的第三條線,兩條微帶之間的耦合則會減半。如果第三條線通過很多通孔連接到接地平面,則它們的耦合將進一步減小。如果有不止一個地平面層,則要在每條保護走線的兩端接地,而不要在中間接地。

    注意:在數字電路中,如果兩條走線之間的距離(間距)足夠并允許引入一條保護走線,那么兩條走線相互之間的耦合通常已經很低了,也就沒有必要設置一條接地保護走線了。

    九、防止走線諧振

    在PCB布線時,布線長度不得與其波長成整數倍關系,以免產生諧振現象。

    布線防止諧振

    十、布線的一些工藝要求

    1.布線范圍

    布線范圍尺寸要求如表,包括內外層線路及銅箔到板邊、非金屬化孔壁的尺寸。

    板外形要素 內層線路及銅箔 外層線路及銅箔
    距邊最小尺寸 一般邊

    ≥0.5(20)

    ≥0.5(20)

    導槽邊

    ≥1(40)

    導軌深+2
    拼板分離邊 V槽中心 ≥1(40) ≥1(40)
    郵票孔邊 ≥0.5(20) ≥0.5(20)

    距非金屬化孔壁

    最小尺寸

    一般孔 0.5(20)(隔離圈) 0.3(12)封孔圈
    單板起拔扳手軸孔 2(80) 扳手活動區不能布線

    2. 布線的線寬和線距

    在組裝密度許可的情況下,應盡量選用較低密度布線設計,以提高無缺陷和可靠性的制造能力。目前一般廠家加工能力為:最小線寬為0.127mm(5mil),最小線距為0.127mm(5mil)。常用的布線密度設計參考如表。

    名稱 12/10 8/8 6/6 5/5
    線寬 0.3(12) 0.2(8) 0.15(6) 0.127(5)
    線距 0.25(10)
    線焊盤距
    焊盤間距

    3. 導線與片式元器件焊盤的連接

    連接導線與片式元器件時,原則上可以在任意點連接。但對采用再流焊進行焊接的片式元器件,最好按以下原則設計。

    a. 對于采用兩個焊盤安裝的元器件,如電阻、電容,與其焊盤連接的印制導線最好從焊盤中心位置對稱引出,且與焊盤連接的印制導線必須具有一樣寬度。對線寬小于0.3mm(12mil)的引出線可以不考慮此條規定。

    b. 與較寬印制線連接的焊盤,中間最好通過一段窄的印制導線過渡,這一段窄的印制導線通常被稱為“隔熱路徑”,否則,對于2125(英制即0805)及其以下片式類SMD,焊接時極易出現“立片”缺陷。具體要求如圖。

    焊盤導線布線

    4. 導線與SOIC,PLCC,QFP,SOT等器件的焊盤連接

    連接線路與SOIC,PLCC,QFP,SOT等器件的焊盤時,一般建議將導線從焊盤兩端引出,如圖。

    布線說明

    5. 線寬與電流的關系

    當信號平均電流比較大時,需要考慮線寬與電流的關系,具體參數可以參考下表。在PCB設計加工中常用oz(盎司)作為銅箔的厚度單位。1oz銅厚定義為一平方英寸面積內銅箔的重量為一盎,對應的物理厚度為35μm。當銅箔作為導線并通過較大電流時,銅箔寬度與載流量的關系應參考表中的數據降額50%去使用。

    導線載流表

    PCB布線時應考慮的因素

    一、焊盤大小

    焊盤中心孔要比元件引線直徑稍大一些。焊盤太大易形成虛焊。焊盤外徑D一般不小于(d+1.2mm),其中d為引線孔徑。對高密度的數字電路,焊盤最小直徑可?。╠+1.0mm)。

    二、印刷電路板電路的抗干擾措施

    1. 電源線設計

    盡量加粗電源線寬度,減少環路電阻。同時,使電源線、地線的走向和數據傳遞的方向一致,這樣有助于增強抗噪聲能力。

    2. 地線設計

    數字地與模擬地分開。低頻電路的地應盡量采用單點并聯接地,實際布線有困難時可部分串聯后再并聯接地。高頻電路宜采用多點串聯接地,地線應短而粗,高頻元件周圍盡量用柵格狀的大面積銅箔。

    接地線應盡量加粗。若接地線用很細的線條,則接地電位隨電流的變化而變化,使抗噪聲性能降低。因此應將接地線加粗,使它能通過三倍于印制板上的允許電流。如有可能,接地線應在2~3mm以上。

    只由數字電路組成的印制板,其接地電路構成閉環能提高抗噪聲能力。

    三、去耦電容配置

    1. 電源輸入端跨接10~100μF的電解電容器。如有可能,接100μF以上的更好。
    2. 原則上每個集成電路芯片都應布置一個0.01pF的瓷片電容,如遇印制板空隙不夠,可每4~8個芯片布置一個1~10pF的鉭電容。
    3. 對于抗噪能力弱、關斷時電源變化大的元件,如RAM、ROM存儲元件,應在芯片的電源線和地線之間接入去耦電容。
    4. 電容引線不能太長,尤其是高頻旁路電容不能有引線。
    5. 在印制板中如有接觸器、繼電器、按鈕等元件,操作它們時會產生較大火花放電,必須采用RC電路來吸收放電電流。一般R取1~2kΩ,C取2.2~47μF。
    6. CMOS的輸入阻抗很高,且易受感應,因此在使用時對不使用的端口要接地或接正電源。

    四、各元件之間的接線

    1. 印刷電路中不允許有交叉電路,對于可能交叉的線條,可以用“鉆”、“繞”兩種辦法解決。
    2. 同一級電路的接地點應盡量靠近,并且本級電路的電源濾波電容也應接在該級接地點上。
    3. 總地線必須嚴格按“高頻—中頻—低頻”逐級按“弱電到強電”的順序排列原則,不可隨便翻來覆去亂接。
    4. 在使用IC座的場合下,一定要特別注意IC座上定位槽放置的方位是否正確,并注意各個IC腳位置是否正確。

    相關抄板信息

    抄板范圍

    抄板價格

    布線原則

    抄板注意事項

    抄板公司選擇

    抄板常見問題

    轉載請注明來源:www.newrockbrookvillage.com

    服務項目:PCB抄板 芯片解密 PCBA加工 PCB設計 SMT加工
    抄板案例:工控電子抄板 消費電子抄板 電源電子抄板 汽車電子抄板 安防電子抄板 醫療電子抄板
    電話:0755-27872480/27872201 傳真:0755-27872480
    地址:深圳市寶安區福永橋頭重慶路4號萬利業科技園B棟401 郵編:518000 粵IPC備09176546號
    在線客服

    抄板設計

    制樣調試

    芯片解密

    咨詢電話:
    134 3077 1320
    二維碼

    關注微信

    无人区精彩视频